从“无用材料”到诺奖芯片:冷门科研如何借势逆袭的科学启示录
当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时,学术界一片哗然——这个曾被讥讽为“论文泡沫”的领域,如何完成了从实验室冷板凳到科技头条的逆袭?更令人意外的是,诺奖公布仅数日,一支几乎全华人的团队便在《科学》子刊宣布:MOF可制成具备类脑记忆的“流体芯
当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时,学术界一片哗然——这个曾被讥讽为“论文泡沫”的领域,如何完成了从实验室冷板凳到科技头条的逆袭?更令人意外的是,诺奖公布仅数日,一支几乎全华人的团队便在《科学》子刊宣布:MOF可制成具备类脑记忆的“流体芯
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加速推动锂需求激增。膜分离技术以低能耗和环保优势,有望实现高效绿色海水提锂。近年来,离子分离膜的研发虽进展显著,但稳定性、规模化及锂选择性方面仍有待提升。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邢卫红教授、仲兆祥教授和刘泽贤教授与蒙纳士大学王焕
南京大学刘福强教授、莫纳什大学王焕庭院士等人采用海鞘纳米纤化纤维素限制界面聚合工艺制备了具有超高负电荷密度的聚酰胺(PA)膜。海鞘纳米纤化纤维素含有7.0%的羧基和29.8%的羟基,可以有效地束缚哌嗪并调节界面聚合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膜在pH为7时具